健康吃海鲜的细节

:鲜淘网 2024-02-08 00:00:00

2012/2/7 12:20

“十一”黄金周,正值海鲜出产的高峰期,有人选择在家大快朵颐吃个痛快,也有人选择去海边观光品尝海鲜。无论是在家还是去海边,都要注重细节健康吃海鲜。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海鲜

专家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适当多吃海鲜,最好是保证每周两三次,每次100克左右。因为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

不过,有些人却应该少吃海鲜。如今海鲜的含汞量越来越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如果常吃海鲜,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最好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

患有痛风、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也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体内形成尿酸结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也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含碘量较高,过高的碘更对健康不利。

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海鲜,因为除了避免食用特定的过敏源之外,海鲜过敏并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

健康吃海鲜的3个细节

1、海鲜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

海鲜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汽水、冰水、雪糕这一类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2、吃海鲜不宜喝啤酒

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而啤酒则含有维生素B1,它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边吃海鲜边喝啤酒,容易造成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作用,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坏原来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容易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

3、海鲜忌与某些水果同食

鱼虾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某些水果,如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同吃,就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水果的某些化学成分容易与海鲜中的钙质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鲜友都在看

早餐食物怎样选择最健康
早餐食物怎样选择最健康
2024-04-03 00:00:00
蔬菜瓜果:要甜口还是要营养
蔬菜瓜果:要甜口还是要营养
2024-04-03 00:00:00
春季多吃豆芽可帮你消火
春季多吃豆芽可帮你消火
2024-04-03 00:00:00
西红柿的7个神奇妙用
西红柿的7个神奇妙用
2024-04-03 00:00:00
虾仁营忌与水果同吃
虾仁营忌与水果同吃
2024-04-03 00:00:00
常闻芝麻香血流更通畅
常闻芝麻香血流更通畅
2024-04-03 00:00:00
橘子皮的小妙用
橘子皮的小妙用
2024-04-03 00:00:00
如何去除苹果打蜡保鲜
如何去除苹果打蜡保鲜
2024-04-03 00:00:00

水果笑报 TOP10

妹子,你买我的吧,我的比较硬哈美女啊,不要捏了,再怎么捏也硬不起来五行缺水和火,那就来个火龙果吧黄瓜是属于蔬菜还是水果,还是日用品我真的没做对不起你的事,该怎么解释好呢我懂我懂你先把字签了,你是真懂吗超市大妈又调皮了,这下水果被玩坏了香蕉营养价值丰富,却被恶搞成邪恶的香蕉人有人吃火龙果,挑了一下午的籽苹果生病了,以为划一刀就是真苹果了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