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许多传统优良物种日趋消亡的今天,可喜的是,老淮猪这一优良物种在东海种猪场得以保存,目前正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
濒临灭绝又逢生
多年来,饲养老淮猪一直是我市农民家庭副业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出栏时间较长、成本高而渐受冷落,农户纷纷改养引进外籍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猪种。而东海种猪场作为江苏省在建国后建立的三个省级国营重点种猪场之一,从1958年建场起就承担着淮猪保种任务。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种猪场日渐萎缩,到1999年底,只保存下26头纯种老淮猪,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
2000年3月,新任场长任同苏和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得出一个共识:保住老淮猪这个优良猪种的血脉,充分开发利用这一物种资源,是一件利国、利家、利民的好事。于是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恢复发展工作。2000年8月,农业部将淮黑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确定东海种猪场为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选育基地。种猪场也紧紧抓住机遇,开发了4000多亩饲料基地,培育了50余人的技术队伍。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老淮母猪300余头,老淮种公猪12头(6个不同血统),同时目前存栏育肥老淮猪1000多头,成功保护和发展了这一濒临灭绝的地方优良品种。
瓶颈阻碍大发展。
2002年,东海种猪场在淮猪的保种选育过程中,采用无公害化生产技术,以纯天然饲料饲养了100多头老淮猪。2003年春节试投放市场,被创购一空,尽管价格是普通猪肉的3至4倍,可还是供不应求。但100多头猪对于庞大的消费市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进一步扩大淮猪的饲养规模已纪成了当务之急。
据了解,虽然国家、省、市、县现在都十分重视老淮猪的培育、繁殖,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资金一直无法解决。尽管目前东海种猪场已将小批量老淮猪崽分到农户,严格按照科学饲养方法,使用纯天然饲料喂养,养成后回收,但也只是小范围试养。“核心场+养殖场+农户”的推广方式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展。不打破体制这个阻碍发展的瓶颈,老淮猪就难以大有作为。
香飘万家不是梦
我市有关农业专家认为,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对肉及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猪肉,大力发展老淮猪势在必行。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加入WTO后,猪肉品质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瘦肉型猪、猪肉品质好的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无公害猪是市场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老淮猪作为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第一母本的最佳选择,必然需要加快育、繁、推力度。大力推广老淮猪既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让广大消费者吃到放心的优质猪肉,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看都有重大意义。
现在东海种猪场已经用老淮猪肉注册了“古淮”牌绿色食品品牌,取得了产业化开发的初步成果。我市对老淮猪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并将其列入招商引资项目之中,老淮猪将有一个大发展,肉香飘万家将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