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从此,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便初见雏形,后经几代人不断品味、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曾经荣膺中国八大名酒之列的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为古老的中国酒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3 历史文化
南梁简文帝萧纲(公元503年至551年)的诗中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句子,说的就是竹叶青酒的香型和品质。北周文学家庚信(公元513--581年)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曰:“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鸟鸡弦。”诗人边品竹叶酒,边弹琵琶,兴致勃勃,是何等美妙啊!可见,杏花村竹叶青酒,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成了著名的珍品。